痤疮丙酸杆菌(学名Propionibacterium acnes)是丙酸杆菌属的一个种,引起痤疮的病原菌。因发酵葡萄糖产生丙酸而命名,为革兰氏阳性杆菌,棒状或略弯曲染色不均。常呈X、Y和V形排列,形状类似假白喉杆菌,在陈旧培养物中常呈长丝状,有高度多形性。本菌为厌氧或兼性厌氧。TW-80能刺激其生长。在血平板上培养48小时后,形成直径0.2~0.5mm的菌落,圆形、凸起、白色或灰白色、不透明、表面光滑,多数菌株不溶血。在葡萄糖肉汤生长呈混浊有颗粒沉淀。在30~37℃,pH7.0中可迅速生长。痤疮丙酸杆菌是皮肤上的优势菌群,栖居于毛囊、皮脂腺内,可从人的鼻咽、口腔、肠道和泌尿道中分离。此外,该菌在植入修复物或器械引起的感染中有重要作用,其他菌种可在乳制品中发现。痤疮丙酸杆菌感染主要诱导皮肤痤疮:皮肤表面,尤其是鼻尖上的皮肤表面形成红色、凸起的小结节,伴瘙痒。侵入皮脂腺的痤疮丙酸杆菌,能产生一种小分子多肽,吸引吞噬细胞至细菌寄生部位,释放水解酶和多种炎性介质,诱导局部产生炎症反应,最终破坏皮脂腺,形成痤疮。
然而近日Eriko Kage-Nakadai团队在Microbiology Spectrum上发表的论文提出了不一样的新发现。在这篇题为Nonpathogenic Cutibacterium acnes Confers Host Resistance against Staphylococcus aureus的论文中,研究团队报告了发现于人类皮肤中的痤疮丙酸杆菌的核糖型(RT)菌株与秀丽隐杆线虫寿命之间的相关性。其中,秀丽隐杆线虫是一种 1 毫米长的线虫,具有神经系统、肌肉和消化道等基本动物部分,以及相当于人类皮肤的体表屏障,学界普遍认为其是一种可靠模型。
在研究初期的筛选阶段,研究人员检测了多种痤疮丙酸杆菌菌株,包括HL063PA1、HL038PA1、HL110PA1、HL030PA2、HL110PA4、HL030PA2PA1、ATCC 6919和SK137。 在其中,研究人员确认了ATCC 6919、SK137、HL038PA1 和 HL110PA1喂养的线虫寿命得到了显著缩短,因此这三种菌株被定义为致病性菌株,而未对线虫寿命产生显著影响的其他菌株则被定义为非致病性菌株。
接下来,研究人员对菌株进行了RNA测序,以探究致病与非致病性痤疮丙酸杆菌菌株基因表达的差异。结果表明,与大肠杆菌 OP50 喂养组中的基因表达相比,SK137 喂养组中共有 493 个基因的表达增加。在 Gene Ontology(GO)富集分析中,排名最高的是「与角质层发育相关的胶原蛋白和角质层蜕皮周期」相关基因。
研究人员在后续研究者选择观测非致病性痤疮丙酸杆菌HL110PA4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抗性。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S. aureus)也称“金葡菌”,隶属于葡萄球菌属,是革兰氏阳性菌代表,为一种常见的食源性致病微生物。这部分的实验结果显著,饲喂痤疮丙酸杆菌 HL110PA4的线虫存活时间长于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的对照组,证实痤疮丙酸杆菌 HL110PA4具有金黄色葡萄球菌抗性,有为宿主抵抗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的作用。但这种抵抗作用的具体机制仍然需要进一步明晰,目前的研究中,研究人员只是初步确定了痤疮丙酸杆菌不直接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的生长。
总的来说,本研究利用秀丽隐杆线虫模型,研究了来自人体皮肤的几种痤疮丙酸杆菌对宿主的作用。证明了特定菌株可以通过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侵入皮肤组织来维持皮肤健康。深入研究。探索之后,未来痤疮丙酸杆菌的这些特定菌株可能具有作为益生菌维护皮肤健康的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