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4日下午,在浦江创新论坛“全球健康与发展分论坛”中,围绕“疫苗和全球健康”的议题,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张文宏发表了“从新冠疫情防控看疫苗的前景和挑战”的主旨演讲。
“我们生活在与传染病共存的世界。”张文宏说,群体免疫的机制是让绝大多数人获得疫苗接种,达成群体免疫的“三要素”是疫苗的有效性、接种的速度以及接种的覆盖面。
“只要有一例病例存在,我们就不能说消灭了这种病毒。”张文宏说,全世界大多数国家都已经控制了脊髓灰质炎病毒的传播,但由于还有两个发展中国家尚未完全控制,其他国家依旧需要继续接种该疾病的疫苗。
张文宏在演讲中展示了多个国家的新冠疫情发展数据分析图表。目前,印度疫苗的两针接种率为3%,而巴西疫苗接种率不够也导致发病率持续走高。“这样的爆发,可能需要长达10多年的时间实现群体免疫。”张文宏说,而在感染率达到10%,疫苗两针接种率达到60%的以色列,发病人数不断下降,每日仅20-30人左右,这再次证明疫苗广泛接种会成为非药物干预措施以外最有效的措施。
在张文宏看来,疫苗接种是现代人身后的“隐形保护神”,目前全球常用疫苗可预防20多种疾病,近10年超过10亿名儿童接种过疫苗,每年避免400万-500万例死亡。
以PCV(肺炎球菌疫苗)、HIB(B型流感嗜血杆菌结合疫苗)、ROTA(轮状病毒疫苗)、HPV(人乳头状瘤病毒疫苗)四类疫苗为例,张文宏表示,若这四类疫苗及时纳入免疫规划,可以大幅度降低相关疾病负担。“现在HPV疫苗打得很火热,实际上主要是有经济实力的成年女性白领,而预防效果最最佳的应该尽早接种的人群覆盖接种率很低。”张文宏透露,目前全国9-15岁HPV应接种人群中的已接种率估计还不到1%。
谈及如何消除“疫苗犹豫”,在张文宏看来,提高科学素养是本质,在接种层面要普及接种利弊的“科学证据”,改善疫苗供给链的区域不平衡现象,培养医护人员对疫苗的正确认知以及提供更“灵活”的接种方案。在公众层面,要培养公众的科学认知,对个人健康风险的评估与告知,对“预防优先”的理念宣传。
(本文转载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文章来源:澎湃新闻 作者:朱奕奕 如涉及任何第三方合法权利,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